为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红医班学生培养质量,加强红医班学生早期科研思维、科研技能的培养,强化未来临床医学领军人才的基础科研能力,自建院以来,学院积极推进红医班本科阶段科研能力培养工作,结合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多方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创新学院红医班本科阶段学业导师配备工作方案》,学院在本科阶段即为红医班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充分发挥本科阶段学业导师在培养红医班学生基础科研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自2020年11月开始为全体红医班学生配备本科学业导师以来,依托校部地区各业务学院,目前共吸引了60余名高水平基础导师加入,至今共指导了87名红医班学生。
近段时间来,红医班学生科研成果捷报频传,多名同学在本科学业导师的指导下相继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了文章,本科学业导师制度成效初现。105期戴宛霖同学在基础医学院于洋、曹流导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ytokine and growth factor reviews发表了一篇综述,IF值17.660;104期冯乔慧同学在基础医学院徐小燕导师的指导下,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 death & diseas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IF值8.469;104期杨洪戬同学在生命科学学院阎敬导师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解剖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等。
同学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本科学业导师的指导和付出。本科学业导师制度帮助学生获得与基础导师团队交流学习的机会,更好的了解科研理论、实践科研技术,掌握科研写作,获取医学前沿信息,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红医班本科学业导师制度有序实施的过程中,学院定期收集师生双方反馈意见建议,及时调整修订相关工作方案。同时为进一步加强红医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红医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水平,产出更多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学生科研成果,学院出台了《关于红医班本科阶段科研训练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进一步规范本科阶段科研训练要求,增强学生对本科阶段进行科研训练的重视程度,强化未来临床医学领军人才的基础科研能力。学院将继续整合优质资源,为红医班同学搭建学习、交流、指导平台,持续提升红医班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